发布日期:2020-11-05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成立于1971年7月1日,是中国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级科技型公益性、基础性业务单位,负责拟订中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承担气象卫星应用系统的业务运行和在轨气象卫星的运行管理;负责气象卫星应用系统工程建设;从事与卫星气象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展气象卫星数据与产品的应用和服务;承担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业务、服务和系统建设;对气象部门进行卫星遥感应用的技术指导等。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和技术队伍,围绕气象卫星工程建设和业务运行服务两条主线,不断增强自身科技实力和影响力,积极开展辐射传输机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技术和算法研究、气象卫星资料应用方法和拓展应用领域研究和空间天气监测预警等方面的研究。独立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气象卫星运行控制和地面数据处理全套软件,使中国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业务运行的可靠性和数据定量处理的精度稳步提高,部分算法受到国际同行好评,并被其它气象卫星运行组织采用。自主研发和处理生成的大气和地球表面环境监测多源气象卫星图像产品、定量产品和分析产品已达数十种,为气象、海洋、农业、林业、水利、航空、航海、环境保护及军事等部门提供了大量公益性和专业性服务,在防灾减灾的监测预警服务以及政府决策服务方面收效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2021年应届毕业生招聘计划
根据气象卫星现代化建设需要和有关部门岗位具体需求,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公开招聘202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各岗位需求人数以上级主管部门批复数为主,具体岗位及相关要求详见附件。
工作部门 | 拟安排岗位 | 专业 | 学历 |
---|---|---|---|
气象卫星工程研发室 | 遥感数据地理定位及图像几何校正 |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遥感信息科学与技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数学与信息技术 | 博士 |
气象卫星工程研发室 | 微波遥感新技术研发 |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气象探测技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遥感技术与应用、大气科学 | 硕士及以上 |
气象卫星工程研发室 | 可见光定标 |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遥感技术与应用、遥感信息科学与技术 | 博士 |
卫星气象研究所 | 大气成分垂直廓线产品反演研究 |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环境气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遥感 | 博士 |
卫星气象研究所 | 可见红外遥感陆表产品研发 |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大气科学、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博士 |
卫星气象研究所 | 微波海陆表(含冰冻圈)遥感产品研发 |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大气科学、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海洋气象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博士 |
卫星气象研究所 | 云和辐射产品开发 |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与应用 | 硕士 |
运行控制室 | 风云气象卫星业务运行维护技术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控制与信息系统、智能监测与控制、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 | 硕士 |
遥感应用室 | 灾害环境监测服务 |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与应用、水文学及水资源、海洋科学 | 硕士及以上 |
遥感应用室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 | 博士 |
遥感应用室 | 生态环境遥感 |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 博士 |
遥感应用室 | 数值模式维护及同化 | 大气科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博士 |
空间天气室 | 预报员 | 信号与信息处理、空间数据处理技术与应用 | 硕士 |
空间天气室 | 监测助理师 | 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 | 博士 |
卫星数据与资源室 | 计算平台技术主管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 | 博士 |
卫星数据与资源室 | 用户管理与效益分析/气象遥感大数据质量管理 | 计算机应用技术、遥感信息科学与技术 | 硕士 |
卫星数据与资源室 | 信息安全技术主管 |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 | 博士 |
二、应聘原则、条件、方式以及报名方式
(一)招聘原则
坚持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二)招聘条件
普通高等院校2021年应届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不包括博士后)。
(三)简历投递说明
1. 登录气象人才招聘网(zp.cmatec.cn),注册、登录后投递电子简历。
2. 简历接收截止时间:2020年12月5日。
3. 简历填报注意事项:
(1)简历中生源地指毕业生参加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北京高校毕业生,因上学户口迁至学校集体户的,生源地不应填写北京,而应为迁户前户口所在地。
(2)简历中填报的专业需与毕业证书保持一致,否则将影响办理北京户口。
(3)简历中需填写英语四六级的成绩或其他能证明英语水平的考试成绩。
(四)招聘方式
我中心招聘方式为面试,12月中下旬开始将对初试人选随时组织面试,具体要求另行通知。没有通过筛选的毕业生将不予通知。
(五)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人事处
邮编:100081
联系电话:010-68406377 侯老师
网址:www.nsmc.org.cn
发布日期:2020-12-11
通过简历筛选进入面试答辩环节的毕业生我们将以电话方式通知本人,我中心将在十二月中旬开始分批次组织毕业生进行面试答辩,具体面试时间、地点以电话通知为准,接到电话通知的毕业生需仔细阅读面试须知,按要求准备相关材料:
一、面试形式
面试由自述与答辩两部分组成,应聘毕业生有七分钟的自述时间(以PPT的形式),之后毕业生针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
二、面试时间地点
序号 | 面试处室 | 面试时间 | 面试地点 |
---|---|---|---|
1 | 气象卫星工程研发室 | 12月16日上午8:30 | 717会议室 |
2 | 卫星气象研究所 | 12月16日下午1:30 | 717会议室 |
3 | 遥感应用室 | 12月17日上午8:30 | 717会议室 |
4 | 空间天气室 | 12月17日下午1:30 | 717会议室 |
5 | 卫星数据与资源室 | 12月18日上午8:30 | 717会议室 |
6 | 运行控制室 | 12月18日下午1:30 | 717会议室 |
7 | 北京生源 | 12月24日上午8:30 | 717会议室 |
三、面试所需要准备的材料
- 电子版简历,自行制作(word格式,不要超过2页)。
- 成绩单(学校盖章)、获奖证书、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及相关证明材料扫描件。
- 答辩PPT(时间不超过7分钟,包含个人基本情况、科研情况、主要技能、参加项目与课题情况、发表论文情况、社会实践情况、爱好特长、对未来工作设想等,以科研情况、参加项目与课题情况为主)。
以上材料以压缩文件形式,文件名和邮件名均以面试处室名加-本人姓名命名,如:办公室-周同,发送到nsmc2021@163.com。我单位负责准备面试材料,毕业生无需打印,所以请务必在材料接收截止时间前按要求发送材料。如未按规定时间发送面试材料,视为放弃面试资格。面试材料接收截止时间如下表所示:
序号 | 面试处室 | 截止时间 |
---|---|---|
1 | 气象卫星工程研发室 | 12月14日上午10:00前 |
2 | 卫星气象研究所 | 12月14日上午10:00前 |
3 | 遥感应用室 | 12月15日上午10:00前 |
4 | 空间天气室 | 12月15日上午10:00前 |
5 | 卫星数据与资源室 | 12月16日上午10:00前 |
6 | 运行控制室 | 12月16日上午10:00前 |
7 | 北京生源 | 12月22日上午10:00前 |
四、单位地址以及联系电话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院内
联系电话:010-68406377(侯老师)
五、请携带身份证,进入办公楼请自觉出示行程码和健康宝并接收体温测量。未见异常且体温正常的,方可正常参加面试。面试全程请佩戴口罩。
六、京外院校毕业生路费、食宿费等费用自理。
七、毕业生面试结束后即可返校,我们将以电话方式告知面试结果。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人事处
2020年12月11日
发布日期:2021-04-23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成立于1971年7月1日,是中国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级科技型公益性、基础性业务单位,负责拟订中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承担气象卫星应用系统的业务运行和在轨气象卫星的运行管理;负责气象卫星应用系统工程建设;从事与卫星气象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展气象卫星数据与产品的应用和服务;承担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业务、服务和系统建设;对气象部门进行卫星遥感应用的技术指导等。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和技术队伍,围绕气象卫星工程建设和业务运行服务两条主线,不断增强自身科技实力和影响力,积极开展辐射传输机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技术和算法研究、气象卫星资料应用方法和拓展应用领域研究和空间天气监测预警等方面的研究。独立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气象卫星运行控制和地面数据处理全套软件,使中国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业务运行的可靠性和数据定量处理的精度稳步提高,部分算法受到国际同行好评,并被其它气象卫星运行组织采用。自主研发和处理生成的大气和地球表面环境监测多源气象卫星图像产品、定量产品和分析产品已达数十种,为气象、海洋、农业、林业、水利、航空、航海、环境保护及军事等部门提供了大量公益性和专业性服务,在防灾减灾的监测预警服务以及政府决策服务方面收效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2021年应届毕业生补招计划
根据气象卫星现代化建设需要和有关部门岗位具体需求,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公开补招202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各岗位需求人数以上级主管部门批复数为主,具体岗位及相关要求详见下表:
具体工作部门 | 拟安排岗位 | 专业 | 研究方向 | 具体工作内容 |
---|---|---|---|---|
遥感应用室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 卫星遥感信息挖掘及系统建设 |
卫星数据与资源室 | 计算平台技术主管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 | 计算平台系统设计和维护 | 1、跟踪与调研计算相关最新技术和产品,负责计算机网络系统日常维护、故障分析和性能优化与升级改造工作,撰写相应技术报告; 2、参与气象卫星地面系统及其他工程或项目中计算机网络系统相关内容的研究、设计与工程建设工作。 |
二、应聘原则、条件、方式以及报名方式
(一)招聘原则
坚持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二)招聘条件
普通高等院校2021年应届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不包括博士后)。
(三)简历投递说明
1.必须提交的材料包括:附件中的简历模板(个人制作的简历自愿提交,不超过2页)、成绩单(学校盖章)、获奖证书、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及相关证明材料扫描件。
以上材料以压缩文件形式,文件名以面试处室加本人姓名命名,如:遥感应用室-周同,发送至nsmc2021@163.com。
2.简历接收截止时间:2021年5月5日。
3.简历填写注意事项:
(1)简历中生源地指毕业生参加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北京高校毕业生,因上学户口迁至学校集体户的,生源地不应填写北京,而应为迁户前户口所在地。
(2)简历中填报的专业需与毕业证书保持一致,否则将影响办理北京户口。
(3)简历中需填写的英语水平为四六级的成绩或其他能证明英语水平的考试成绩。
(四)招聘方式
我中心招聘方式为面试,5月中下旬开始将对初试人选随时组织面试,具体要求另行通知。没有通过筛选的毕业生将不予通知。
(五)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人事处
邮编:100081
联系电话:010-68406023、010-58993258 冷老师
网址:www.nsmc.org.cn
发布日期:2021-05-07
通过简历筛选进入面试答辩环节的毕业生我们将以电话方式通知本人,具体面试时间、地点以电话通知为准,接到电话通知的毕业生需仔细阅读面试须知,按要求准备相关材料:
一、面试形式
面试由自述与答辩两部分组成,应聘毕业生有七分钟的自述时间(以PPT的形式),之后毕业生针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
二、面试时间地点
面试时间:5月8日下午2:00
面试地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717会议室
三、面试内容
- 答辩PPT,时间不超过7分钟(包含个人基本情况、科研情况、主要技能、参加项目与课题情况、发表论文情况、社会实践情况、爱好特长、对未来工作设想等)。
- 专家提问:8分钟。
PPT以面试处室名加本人姓名命名,如:遥感应用室-周同,请于5月8日(本周六)上午10:00前将PPT发送到nsmc2021@163.com,如未按规定时间发送面试材料,视为放弃面试资格。
四、单位地址以及联系电话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院内
联系电话:010-68406023(冷老师)
五、请携带身份证,进入办公楼请自觉出示行程码和健康宝并接收体温测量。未见异常且体温正常的,方可正常参加面试。面试全程请佩戴口罩。
六、京外院校毕业生路费、食宿费等费用自理。
七、毕业生面试结束后即可返校,我们将以电话方式告知面试结果。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人事处
2021年5月7日
发布日期:2021-06-29
根据《事业单位管理条例》、《气象部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经过材料审核、面试、体检等程序,经中心党委研究,我单位拟录用李睿渊等 9名应届高校毕业生。现面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7日。公示期间,如有任何异议可以通过电话、信函、邮件等方式向人事处反映。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人事处
邮编:100081
联系电话:68409162、68406023
邮 箱:rsc@cma.cn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2021年拟录用毕业生名单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民族 | 学位 | 毕业院校 | 专业 |
---|---|---|---|---|---|---|
1 | 李睿渊 | 男 | 瑶族 | 硕士 | 北京师范大学 | 全球环境变化 |
2 | 张晓涵 | 女 | 汉族 | 硕士 | 首都师范大学 | 环境工程 |
3 | 薛依琪 | 女 | 汉族 | 硕士 | 北京工业大学 | 计算机技术 |
4 | 周西嘉 | 男 | 壮族 | 博士 | 中国农业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 | 王 涛 | 男 | 汉族 | 博士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物理学 |
6 | 管亚兵 | 男 | 汉族 | 博士 | 北京师范大学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7 | 曹 赟 | 女 | 汉族 | 博士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8 | 袁 梅 | 女 | 汉族 | 硕士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测绘工程 |
9 | 马博源 | 男 | 回族 | 硕士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人事处
2021年6月29日
发布日期:2021-09-15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中国气象局人事司关于请报送2021年高校毕业生落户材料和做好有关接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2021年度拟接收落户高校毕业生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9月16日至9月23日。公示期间,如有任何异议可以通过电话、信函、邮件等方式向人事处反映。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人事处
邮编:100081
联系电话:68409162、68406023
邮 箱:rsc@cma.cn
中国气象局人事司监督电话:68407421
中国气象局人事司监督邮箱:qxrrs@cma.cn
人社部高校毕业生接收工作监督邮箱:gxbysjdyx@126.com。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2021年拟接收落户毕业生名单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学历 | 毕业院校 | 专业 |
---|---|---|---|---|---|
1 | 李睿渊 | 男 | 硕士研究生 | 北京师范大学 | 全球环境变化 |
2 | 张晓涵 | 女 | 硕士研究生 | 首都师范大学 | 环境工程 |
3 | 薛依琪 | 女 | 硕士研究生 | 北京工业大学 | 计算机技术 |
4 | 周西嘉 | 男 | 博士研究生 | 中国农业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 | 王涛 | 男 | 博士研究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光学 |
6 | 曹赟 | 女 | 博士研究生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7 | 袁梅 | 女 | 硕士研究生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测绘工程 |
8 | 马博源 | 男 | 硕士研究生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大气科学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人事处
2021年9月15日